祈祷                                     基督徒生活觀之一                    牧師

適逢參加在紐奧良巿舉行的二〇一二年美南浸信會年會之便,六月十九日星期二中午連同美加聯會的會長梁德舜牧師,國內宣道部的冼志儉牧師,路州杰克遜華人教會的劉彼得牧師等借用紐奧良華人浸信會舉辦一塲小型的植堂硏討會。跟著又承蒙教會執事林經綿醫生的邀請六月廿四日在教會帶領主日學及主日崇拜。故此想不到一隔十年沒來紐奧良,現在一周內竟然來回紐奧良兩趟。神的安排確是奧妙。

林醫生給的主日學講題是"基督徒的生活觀",在準備教材時深感到近年來大陸移民劇增,尤其是住在兩岸的,雖然生活在美洲,過的仍然是國內式的生活,說華語,看中報,吃唐餐,一切生活習慣禮節也依然我行我素,沒有考慮到此地非神州乃洋人之地。無形中也產生了不少笑話和洋人對我華人的誤解和輕視。這誏我想起了使徒保羅對哥林多教會說"向猶太人,我就作猶太人,為要得猶太人"(林前920)。當然保羅的目的是要以猶太人的文化習俗為出發點來向猶太人傳福音。早期來華的宣教士亦都如此。要達到這一點當然必須要學習入鄉隨俗。我們也祗有學習入鄉隨俗才能真正的過華僑的生活。故此這篇講綱分為衣,食,住,行四部份,都以生活在美洲為出發點來跟大家分享討論如下:

引言:

馬太福音513-16 告訴我們是世上的塩和世上的光,也就是說基督教是一個入世的宗教,基督徒活在世上應該能像塩一樣保存基督馨香之味,像光一樣照亮黑暗中的人。也因為這樣,我們的生活就更充實,生命就更有意義。耶穌也說"我來了,是要叫羊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約翰1010)所以我認為基督徒的生活觀應該是正面的,積極的,正直無愧的,豐盛滿足和平喜樂的。要如何才能達到這種境界,有一件東西我們必須拋棄,那就是"憂慮"。耶穌一開始祂的事工就教導找們"不要為生命憂慮,吃什麼,喝什麼,穿什麼"(馬太625)因為這袛是世人所求的,我們應該"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馬太633)。另外更重要的就是生命中我們以主為首位,無論作什麼都要榮耀神而行(林前1031)。是否能活出一個喜樂的人生,那就得看各人的努力和作為了。

台灣著名作家劉俠,筆名杏林子,從小十二歲就罹患嚴重的風濕關節炎,輟學在家,自修寫作卅年。全身關節均告損壞,她倚靠信仰的力量在試煉苦難的世上,仍然高唱得勝的凱歌,因為在她的生命中有耶穌作她的主。在她的著作凱歌集有這麼一段:

           如果生命中沒有主,縱使我們;

           吃遍天下山珍海味,仍然不懂什麼是満足,

           穿遍天下綾羅綢緞,仍然不懂什麼是豐富,

           住遍天下華屋豪宅,仍然不懂什麼是平安,

           走遍天下名山大川,仍然找不到歇腳之地。

她的見證更誏我們明白耶穌的教導;先求他的國和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我們了。

回憶一九六一年隻身負笈來美,瞬間半世紀從生命中溜走了,我從一個充滿抱負願望的青年,成為一位三代在美的爺爺。沒有後悔,袛有感恩。所幸幼時承蒙父母,兄長,師友的教誨,沒有把我國故有的文化拋棄,雖然過了五十年西方的生活,如今尚可算是一位兩頭都可到岸的華僑唄!

以下誏我們從衣食住行中來探討基督徒的生活觀之前先對基督徒的價值觀有個基本的認識與認同:

使徒保羅在給加拉太教會腓立比教會的信上如此提到:我已經與基督同十字架,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面活著(加拉太220)。我們是為基督而活,我們生活的價值觀更應該以耶穌基督為至寶。我為他已經丟棄萬事,看作糞土,為要得著基督“(腓立比38)。約伯記41:11神說天下萬物都是我的從這幾段經文,我們清楚明白自己袛是管家,我們的一切都是神給我們享受的,生沒帶來,死帶不去。這就是基督徒應有的價值觀,我們如果可以認同,對以下我們所討論的基督徒的生活觀就可以坦然的接受。

 一,衣

當夏娃吃禁果犯罪後才知道自己是赤身露體,天也起了涼風,她便拿無花果樹的葉子為自由編作裙子(36-7)。故此我們可以知道衣著少有取暖與遮掩的功用。隨著文明的發展,衣服的花樣也隨著文化的背景,氣候的暖冷而成為人類生活中不可缺乏的一樣東西。現今的社會我們所穿的衣服很少是自自縫的,十九是購買的。我想在添置衣著時必須考慮以下四點:需要,舒適,時尚和價格。

小孩會長,大人會老,四季氣候會變,故此我們冬夏都必需添置適時的衣著。

) 需要:是否真有這需要,或者袛是滿足購買慾,聰明而有能力的,會看到將來的需要,未雨綢繆在換季節時先行購買,能以五折,廿五折,甚至一折的價格買進自己喜歡的衣著。如果臨時需要,必須購買,那肯定就得付上全價的金錢了。

) 舒適:衣服要夏涼冬暖的衣料才令人舒適,此外尺寸也要合身。尺寸號碼可能一樣,但各名牌廠商,對高矮肥瘦的人剪裁各有差異,故此必須試穿才知是否合身。

) 時尚:隨著時代的潮流,衣著的款式顏色也在改變。我們雖然用不著走在潮流的頂尖,穿名牌時尚為榮,但是也不要僅穿落伍的衣著令人笑話。

) 價格:最重要的是價格要在我們購買力之內去進行,就不會感到吃力。在大減價時也可以平價買到名牌衣著。姊妹們在這方面的恩賜多,盡可請教她們。

西方的社會對衣著是相當注重的。特別是上班族不可忽略。我經常看到初從校門出來,衣服不燙少洗,頭髮少梳不理,以世外仙人姿態走進了上班族。成為他人的話柄,倒頭來吃虧的是自己,值得。John Molloy “Dress for Success” “成功衣著是熱門的一本書,值得一看。他提到每個人都有一個最適合自己的顏色去配合衣服的顏色就會悅人眼目,顯出穿著的藝術和吸引力。聖經也告訴我們衣服有能力和威儀(箴言3125)。聖經同時也特別警告女士們說:艷麗是虛假的,美容是虛浮的,惟敬畏耶和華的婦女必得稱讚。(箴言3130)姊妹們應該以端莊為上,不可太過暴露。除非特別合,不必過分裝。上班族的男士們西裝是不可缺乏的。至少能擁有三套,最好能慢慢加添到五,七套,因為西裝要輪穿休息才能持久不變樣。第一,二套西裝要先選深色的,黑色灰色均可,因這二種顏色在任何面都可穿。女士們,如果也屬於上班族的更加不可忽略。也可向深的同工同詢問。

 二,食

民以食為天"也就是說吃飯是天大的事,人民肚子填不飽,革命就是下一步。神創造亞當,夏娃,也賜予他們食慾去享受神所允許的食物: "神將遍地上一切結種子的菜蔬,樹上有核的果子全賜給你們作食物(創129)。原先神並沒有將肉食給我們當食物,一直到挪亞洪水之後,神才說 :"凡活著的動物,都可以作你們的食物"(創93)。試想想以當時的環境衛生條件,炎熱的天氣,沒有現代的冷凍冰箱等去保持食物的新鮮不腐爛,加上人民對食物衛生的智識有限,故此神在利末記十一章等經節對以色列選民示出了"潔"與"不潔"之生物,禁止他們吃不潔之生物。這顯示了神愛祂的選民,無微不至的保護他們。許多猶太人至今仍然不吃不潔之生物。一直到新約使徒保羅很清楚的告訴我們"我憑著主耶穌確知深信凡物本來沒有不潔淨的,惟獨人以為不潔淨的,在他就不潔淨了"(羅馬1414)。另外在使徒行傳119-16使徒彼得在異象中神向他說"神所潔淨的不可當作俗物"。我們可以很坦然的去接受神的衛生律,因為神愛我們保護我們。但是如果把它當成教條,可不是又把我們帶回了舊約活在律法之下。

當今文明社會都在流行推動吃喝健康的有機食物(Organic Foods). 事實上神所賜給我們的都是最美好的有機食物。是我們自己用化學葯品加工,一些化學葯品副作用纍積在體內,許多不明不白的怪病慢慢的就出現了,人工造的可真是有利就有害。

九十年代北美的餐館開始流行"任吃包肥餐"(All You Can Eat Buffet), 以華人餐館為首,從東西兩岸推廣到南北,處處皆是。來的吃客,眼睛大過肚子,吃漲了才埋單。這是我們華人以薄利多銷的啇業方式來經營,卻忘了食物是可貴的,不袛是浪費,如此漲飽肚子對身體也是無益的,久而久之把中國餐的價格也大大的貶值了。最近電視上又看到了吃熱狗(Hot dog)比賽,比賽的男女將一條條熱狗拼命往肚子裏塞,看也嘔心,就算得了冠軍又有何價值呢?既浪費寶貴的食物,也肯定損傷自己的身體,實在沒有意義。試想今天世界上還有許許多多飢餓沒飯吃的大人小孩呢!我國的朱子柏廬治家格言提醒我們"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如此的輕視浪費食物,基督徒是不該認同的。

 國人宴客,請帖上寫了五時恭候,六時入席,七時才真正的開始吃。入鄉隨俗,西方沒這種禮節,故此要準時,一刻鐘之內不算遲到。但是不要早到,怕主人未準備好感到難堪。我們作主人的禮貌上都喜歡為客人挾菜。這會令西方人很不自然,因為他們習慣是隨個人所好,喜歡吃甚麼就拿甚麼。作主人最好己之所欲勿強施人。誏大家喫的輕鬆些。還有西方人吃飯是用盤不用碗,碗祗用來喝湯吃沙律。千萬不可將盤子往上端到嘴邊,也不可將口往盤貼近,把食物往嘴扒進。這是很失禮的。必須將食物用子或者湯匙送入口中才對

現在說說基督徒生活觀對抽煙和喝酒的立場吧!

聖經對抽煙支字沒提,這大概是當時在巴勒斯坦以及中東一帶並不生產煙草,也沒人抽煙。近代從醫學科學各方面的硏究實驗,發現証實煙草最身體的健康破壞率太大,尤其是抽煙是產生肺癌的最大原因。聖經告訴我們"豈不知你們是神的殿,神的靈住在你們頭嗎?"(林前316)故此幾乎所有基督教的教會都提倡禁煙,沒有太大的爭論。天主教除外並不禁煙也不禁酒。

喝酒事,聖經倒有正負兩面的指導,故此各教派有許許多多的爭議。負面的在以弗所518 警告我們"不要醉酒,酒能使人放蕩"另外箴言201 更提醒我們"酒能使人褻慢,濃酒使人喧嚷,凡因酒錯誤的就無智慧"。正面的有耶穌第一神蹟在迦拿婚宴上變水為酒(約翰21-11)。有的教會聖餐也用酒,其他大部分的教會卻用葡萄汁(馬可1422-25)。另外保羅在給提摩太的書信上提到"因你的胃口不清,屢次患病,再不要照常喝水,可以稍微用點酒"(提前523)。所以我們可以說"喝酒"這議題是要看"喝酒"的作用,動機,質與量,也要看文化的背景。這應該是形象的問題重於教條的問題吧!舊約中的哈拿(撒毋耳的母親)"清酒濃酒都沒有喝"(撒上115),還有但以理他"立志不以王的膳和王所飲的酒玷污自己"(但18)。這些都是基督徒的好榜樣,建立美好的形象。對於"喝酒"這議題我相信羅馬1421的勸告"無論是喫肉或是喝酒,是甚麼別的事,叫弟兄跌倒一概不作才好"對一位成熟的基督徒來說這段經節是最好的左右銘。

 三,住

金舖銀舖比不上我家的草舖,家不在乎大小豪華簡陋,在乎是否有情有愛誏每一個人有暖的感受。耶穌說:"狐狸有洞,天空的飛鳥有窩,只是人子沒有枕頭的地方。"(馬太1012)這說明了耶穌生活在世上的時候沒有去購置任何房產,也沒有這個必要。他走到那裡都受歡迎的被人接待,他也知道自己在世上的日子是暫短的也沒有成立家庭的目的和願望。其他的門徒也都擁有房產(路加438,使徒436-37)。

在使徒行傳第十章講述了一個非常感動的故事;就是有一個義大利營的百夫長,名叫哥尼流,他是個虔誠愛主的基督徒,他將他的家開放,邀請使徒彼得到他家傳福音。這是給擁有房屋的信徒學習的榜樣,開放我們的家為主使用,必然蒙神祝福。根據美國房地產公會的統計,生長在美國的居民,一生之中大約要搬六到七次的家,購置四到五次的房子為自己家庭居住(作房地產生意不算)。購買房子也有很多的智慧,例如地點,校區,舍區,地稅,房價等等。可以向這行業的朋友請教。如果是信徒在購買房屋之前也應該查詢附近是否有適合的教堂。如果你是初來美國,被邀請到美國朋友家中作客,可以讚美主人房子美麗潔淨,但千萬不要問人家的房子值多少錢。這是入鄉隨俗重要的一課。

 四,行

除非是住在兩岸的大都會,例如波士頓,紐約,華盛頓,三藩巿等城市,有地鐵公車可。如果是住在中南部或者小城市,購買汽車為交通工具是絕對需要的。騎自行車或者腳踏車上下班是少數的,也得確不很安全。購買汽車是一門大學,特別是購買二手車,美國朋友大概都比我們懂得多,可以請教他們。致於有人問基督徙應該開什麼牌子的車子?我想這是個人經濟能力,喜好和形象問題。這面有許多自由選擇的空間。除此之外我認為應該以安全實際為主,抱著基督徒的價值觀去過喜樂的生活。倒也不必跟世人一樣以開名牌車子來顯耀自己的財富與地位。更不要去批評人家開名牌車子。因為這是個人經濟能力不同,自由的喜好和選擇,我們應該為他們的成就而高興才是。

在美國開車應該是一種享受,特別是在鄉村小鎮,大家也都是奉公守法,互相禮讓。大城巿可不然,擁擠阻車,互不相讓也是常見。不管如何,很少有大按喇叭的情況,這跟國內有很大的區別。在美國開車按喇叭是緊急時才用,也要小心按,不然小則引起怒目相視,大則吵架動手也是常聞。開車必須學習忍耐,常常半分鐘的忍耐會幫你避免一張罰單,甚至逃過一場車禍之災。如果有人沒禮貌的突然以快速插入你的車前,一定會引起你的怒氣,這種情形常常有,不要太過生氣,誏他去唄,他可能有急事,你如果能這樣想,就可心平氣順下來。另外如果自己一人開車,尢其是開長途是可以用來跟神禱告的好時光,當然要開著眼睛才行。試試看。

以弗所書第六章教導我們必須穿上神所的全副軍裝就能抵擋魔鬼的詭計,鼓勵我們"用平安的福音當作預備走路的鞋穿在腳上"(弗615)然後當"進入他人家裡去,要請他的安"(馬太1012

這裡充分的說明作為一個基督徒走到那裡就把神的福音帶到那裡,更把神的平安賜福給接納的家庭。耶穌說"我將我的平安給你們,我所的不像世人所的,你們心裏不要憂愁,也不要膽怯"(約翰1427)不管我們走到那都成為人家的祝福。當我們為親友送行的時候,不要忘了請問他們可以為他們旅途平安禱告嗎?親友們一定不會拒絕,當面為他們禱告,也把神平安的福音在禱告中誏他們聼到。送行是一個傳福音最美好的機會。切記之。